首页
免费课堂
乐课云盘
乐源云盘
音迅速报
Yue币
VIP会员
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颜色音符 >
免费课堂
乐课云盘
乐源云盘
音迅速报
颜色音符
»
学习中心
›
颜色音符
›
音迅速报
›
流量时代,音乐市场中的孤勇者们-颜色音符网
阅读全文
音迅速报
2023-01-14
[音乐行业报] 流量时代,音乐市场中的孤勇者们-颜色音符网
音乐发展之初一直是“艺术”的代名词,“music”一词更是源于“muse”,即希腊神话文艺女神“缪斯”。古希腊时人类对音乐的创作及运用,一直充满着信仰,但随着社会及文化的发展、演变,音乐延伸出越来越强的娱乐属性,尤其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音乐自然而然成了众多娱乐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纵观近几年音乐的发展变革,人们对音乐的感官体验发生了改变,听音乐开始叠加“看音乐”——短视频+音乐,而这种模式已成为主流,表达者只需一部手机即可简单创作、发布,正如鲍勃·迪伦所说:“流媒体让音乐变得如此顺利和轻松,一切都太容易了。只需轻轻一按,就可以了。”
门槛的降低使大量创作者涌入,词曲更易被创作,而量变引起质变,热门音乐不再延续之前的肌理,新老音乐人的碰撞已不可避免。
一、新声代异军突起,音乐基因被重组
回望2022,周杰伦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打破数字专辑销售纪录,“甜心教主”王心凌掀起一波回忆杀,怀旧大旗高开高打,而另一边新生力量异常生猛,00后吕彦良和潘韵淇分获金曲奖最佳新人奖提名和《中国好声音2022》季军,他们开始向这个时代发出呐喊。
网易云数据显示仅2022年上半年注册音乐人就高达50万,量级是前几年之和。腾讯《2022腾讯音乐人年度报告》显示入驻的音乐人超38万,增长26%,00后占比超三成。抖音亦然,音乐人不仅呈量级增长,“Z世代”更是主力,截至2022年7月,24岁以下占4成,30岁以下占比67.3%!
音乐基因如何被重组?
一方面,听音乐已不单单拘泥于音乐平台,话语权也逐渐向短视频平台转移。因为短视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构成部分,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2年6月,短视频占用户上网时长的28%。
潮流与生活交互影响,指数级的传播速度让更多喜欢音乐的人看到机遇,创作驱动加强,2021年抖音音乐短视频投稿量同比上升99%,达到184亿个。短视频更多的是视觉与律动的冲击,歌曲想要被喜欢、被传播必然要从根本上考虑创作问题。
另一方面,音乐发布、检索模式发生转变,传统音乐平台不再是唯一渠道。《2022抖音音乐生态报告》显示80%的人会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布、检索音乐。《2022快手音乐年度白皮书》显示每天有3.5亿人观看带音乐的视频,音乐短视频创作更是高达138亿个,而年度100万+使用量歌曲近1800首,环比增长77%,日均音乐短视频较2021年增长35%。
音乐在不同平台的转移对受众影响的可能只是习惯,音乐人则要考量整个创作系统的调整。
曾经的音乐市场大多是制作人或音乐公司中心制,现在却反过来,受众偏好决定了音乐元素,宣发链条也从电视、广播转变成了各种达人/KOL、挑战活动......音乐市场看似活跃,百花齐放,但呈现的质量却良莠不齐,业内普遍对此比较担心。
那什么是好音乐?如何做好音乐?不少音乐公司看着时代的这股热浪不断翻腾,开始审视这个问题,重新探索新音乐人的培养模式。
二、探索新人培养模式中遇到的困境
发掘、培养新人的模式之一诸如《草莓星球来的人》《中国好声音》《黑怕女孩》等越来越多的音综,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有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有机会一战成名,像吉克隽逸、毛不易、GAI等都是凭借自身实力迅速被人认知,喜爱,进而创作出更多品质音乐反馈行业。但这种模式也存在弊端:教、授不成体系。音乐人可得指点,但鲜能系统性学习,双方更多的是一种“绑定”:音乐人希望通过舞台打开人脉、推广自己,节目方兼顾发掘音乐人价值,更多是希望打造品牌、创造商业价值,其实这点也无可厚非,只是维度不同。
模式之二是公司、平台正在探索的音乐计划或训练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在做从零到一的工作。诸如本土品牌快手的“破晓计划”,抖音“2022看见音乐计划”,网易音乐“星辰集词曲创作营”及国际音乐厂牌华纳音乐的“成名慢车”计划等。
这些音乐计划虽然做出了一些效果(网易云挖掘出颜人中《晚安》,华纳音乐打造出step.jad依加《疲惫的爱》等),但整体依然美中不足,那么困境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系统性培养。
中国传媒大学在《2021中国音乐人报告》讲到,当下音乐人虽然因互联网有更多学习空间,可接触到更多新鲜元素,但他们依旧要解决很多问题:收入、推广、录音、包装、协调与平台关系、拓展资源人脉.......
这就要求培养团队有完备的资源和人员支撑,在这点做的较好的有“星辰集词曲创作营”(以制作人陈耀川和秦四风为核心),华纳音乐“成名慢车”(以创作人彭飞及王海涛为核心)等。接下来根据相关音乐计划做实例剖析。
一个完备的团队需要哪些成员?又如何系统性解决新音乐人面临的问题?
华纳音乐给出的答案是:A&R部门。
A&R部门是歌手与唱片公司的链接,快速帮歌手选择歌曲、制作人及统筹后续录音宣发等问题。“成名慢车”成员孙郎朗谈及该部门说是“一个惊喜”,帮他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A&R总监彭飞谈及“成名慢车”:“我们联系到中国最好的资源,帮他们能够得到一些提高.......这是一个新的尝试。”
彭飞、王海涛,也许有人不熟悉,但他们的音乐大家必然耳熟能详,《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当你老了》等,他们还为王菲、梁静茹、那英等创作了不少经典音乐。
除了彭飞、王海涛,团队还搭配了声乐老师彭海桐、李潇潇,她们在《青春有你》、《中国好声音》等音综中曾担任过指导。
此外,还有国家注册营养师、健身师郭可可根据每人身体情况搭配营养餐,指导形体训练。
每个音乐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搭配风格,习惯与个性很难改变,所以整个打造过程并不顺利,这是一场团队与音乐人的角力。经过系统性指导,华纳音乐还为音乐人搭建了舞台,检验这段时间以来的学习成果,也是为培养他们的舞台感。
其次,声乐创作问题。
很多年轻音乐人虽然并非音乐专业出身,但他们有极强的个性和表达欲望,还能紧抓当下流行元素并融入创作,近两年风行的“国风”就是如此。
《2021腾讯 00后研究报告》提到,国风音乐的情感表达更受年轻人喜爱,听众中00后占一半,90后近三分之一。因此也催生出许多国风音乐人,他们喜欢音乐,希望以此为事业。但问题也很直接: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唱功与技巧需要专业指导。
这种情况在各大训练营、音乐计划中也十分普遍,如“成名慢车”计划中的step.jad依加和曾溯恕,他们在《中国好声音》取得不错成绩,喜欢转音的依加被声乐老师李潇潇指出“你要清楚你每一个转音的目的,不要随便给”。
曾溯恕更是被指出:声音憋在口腔没有完全打开。
新音乐人对音乐有充沛的感情,但技巧的缺失有时会让歌曲缺失质感,音域也未完全打开,专业的指导显得尤其重要。
最后,做音乐的心态。
各大公司不遗余力办音乐计划根本目的当然是发掘新人,打造更好的作品,但他们面临的困境常常不限于音乐:新音乐人的心态问题有时远大于创作本身。
“星辰集词曲创作营”中陶一洱认为流行乐来源于欧美,还不如直接听正统欧美流行乐;“成名慢车”的时尚面对老师的诘问却哭了,王唯乐更是和声乐老师彭海桐聊起人生困惑:“感觉很孤独,觉得有的时候坚持的有点累”.......
其实,做音乐就是做人生,音乐之路必然伴随对行业、自身及人生的思考,专业的团队不仅要指导创作、声乐还要有能力化身“人生导师”指点迷津。
新音乐人往往因一两句指导茅塞顿开,这也是音乐计划的最大价值,因为这会形成良性循环,反哺音乐。
正如彭飞所说:“(其实我们)做的这一切只是基于他们自身,展现出更多他们自己的音乐才能。”
但,纵观这些音乐计划或创作营,他们都成功了吗?
从成绩及市场反馈来说并不尽然,如果笔者不在这个行业可能看不到某些新面孔,甚至从商业价值来说可能是失败的!拿华纳音乐为例,据笔者了解,“成名慢车”计划从前期创作到中期录制再到后期宣发舞台等等,每位新音乐人的单张专辑投入近百万,更不必说隐形成本,但商业回报是多少?不及投入的百分之一.......
但,他们失败了吗?
没有,相反,是一次很有勇气的成功尝试!
栽树育人,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新音乐人可能不是最有人气的,但他们在坚持,在努力,也在闪闪发光。而诸如华纳音乐等推出的新音乐人培养计划更是一种有责任有担当的浪漫理想式的尝试!他们不满现状,一直在为品质音乐砥砺前行,虽然有些悲壮,但他们真的在为音乐行业的明天努力,是这个流量时代音乐市场上当之无愧的孤勇者!
@ 快速服务:
【点我充值Yue币】
【点我开通VIP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个主题
下一个主题
返回列表
阅读全文
发表主题 2547
标签
标题栏
(0)
公告
(0)
历史
(0)
工具栏
(0)
效果器
(0)
力度
(0)
技巧
(0)
电脑
(0)
键盘
(0)
通道
(0)
表达式
(0)
均衡器
(0)
硬件
(0)
SOLO
(0)
在线观看
(0)
软件下载
(0)
版本升级
(0)
Logic
(0)
中文
(0)
中文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