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赫] 第08篇丨莱比锡-J.H.埃内斯蒂校长时期(1723年-1729年)

圣托马斯教堂.jpg
▲圣托马斯教堂

1722年6月,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音乐指挥库瑙在担任了该职务21年后逝世。市议会讨论继任人选时首先想到泰勒曼,他刚受聘为汉堡的乐长,由于他曾于莱比锡担任管风琴师,市民相当推崇此决议。但泰勒曼却以与莱比锡的合同要挟汉堡当局为他加薪,市议会扑了空。此前巴赫并未申请这个职位,因为他和泰勒曼是旧识。稍后巴赫应征时,与其竞争者有四人,包括圣托马斯学校的校友,现任达姆施塔特宫廷乐师的格劳普纳。中选者是格劳普纳,但他因为东主不肯放人且予以加薪挽留,于1723年5月放弃莱比锡的职务后举荐巴赫。

当局愿意聘用巴赫,但态度较消极。他们并不看重巴赫的管风琴技艺,因为指挥不需要这项技能;而巴赫的作品大多未出版,当局不清楚他在作曲上的才华;知名度方面,巴赫在当时当地仍差了泰勒曼与格劳普纳一截;且巴赫没有正式学历,当局对此相当看重。尽管巴赫已是音乐全才,却难获得学院肯定。当局担心旧事重演,要求巴赫先得到公爵的免职书。得到许可后,巴赫便申请该职务并获选。而当选后巴赫还得签署许多文件和通过神学测验,确认其思想没有问题才能上任,但耗时之长、手续繁琐以及数名议员曾反对聘用巴赫,种种迹象都显示巴赫过去的经历仍被当局所质疑。

圣托马斯教堂唱诗班指挥(也身兼圣托马斯合唱学校的音乐教职,因为学校为教堂提供仪式的歌者)相当于莱比锡全城大小教堂的音乐总监,在新教德国的地位甚为重要;当地路德教派兴盛,长久以来担任此职务者莫不是备受景仰的音乐家。但这个职务也不好胜任,虽直属于萨克森选侯,仍须服从学校、市议会和教堂当局等上级官僚;市议会科层严密,教堂则有权管理一切宗教仪式,神学和声乐都在管辖之列。而新职位的起薪还不到巴赫在克滕的四分之一,这些得另外仰仗婚丧、教学的酬劳才补得过来。巴赫的选择主要基于两个因素:莱比锡有圣托马斯学校与名声显赫的莱比锡大学,可以提供他的儿子良好教育;而巴赫自己似乎也有心在教堂音乐上继续深造。6月巴赫正式就职,他让他的三个儿子进入圣托马斯学校就学,并都加入唱诗班。但是巴赫发现学校状况不甚理想,学生人数多到不堪负荷,年迈的校长J.H. 埃内斯蒂对学生与老师难以管束,且学校硬件设施贫乏,加上作息刻板,学生生活质量恶劣。此时巴赫的家庭暂居于校舍中。

巴赫在莱比锡使用的图章。由他的名字简写JSB镜射组合而成,上方的皇冠示其为宫廷作曲家.jpg
▲巴赫在莱比锡使用的图章。由他的名字简写JSB镜射组合而成,上方的皇冠示其为宫廷作曲家

遗憾的是,在巴赫举家迁往莱比锡之前,利奥波德王子年轻的妻子却去世了,但巴赫没有回心转意。尽管王子没有慰留巴赫,他和王子的情谊并未因此改变,巴赫经常回到克滕演奏音乐,并保有其宫廷乐长的荣誉头衔;王子两年后再娶,巴赫曾为其新婚夫人献上一首祝贺生辰的清唱套曲。然而王子却于1728年11月英年早逝,克滕的宫廷音乐盛景不再。1729年3月,巴赫最后一次探访克滕,指挥《马太受难曲》的片段作为王子丧礼上的音乐。

作为莱比锡的音乐总监,巴赫负责监督城内四座主要教堂的音乐事务,特别是圣托马斯教堂和圣尼古拉教堂周日冗长繁复的礼拜仪式。巴赫初到莱比锡的几年,积极创作乐曲供教堂使用,至少为整个教会礼仪年提供五套的清唱套曲,总数约有295首,但部分已佚失;也因此在这段期间巴赫的创作量达到生涯巅峰。巴赫在莱比锡创作的清唱套曲涵盖相当丰富的主题,由正统路德教义到新的虔信教义都有,巴赫以不同的曲风及形式搭配不同的主题。清唱套曲的文本大多由巴赫的合作人,身兼诗人与编剧的皮坎德写成。巴赫还以他早期的清唱套曲为基础,创作了一些经文歌供城市的隆重典礼使用。

在克滕游移不决的日子里,巴赫已着手写作《约翰受难曲》,1724年4月间,此作首度公演,巴赫认为在圣托马斯教堂首演较理想,但市议会坚持受难曲轮流演出的惯例,要求于圣尼古拉教堂演出,巴赫只好从命。稍后巴赫又向当局提出扩增楼厢与增添技工的请求,但当局却认为这些举措没有必要。而在莱比锡这个相对自治的商业城市没有专业的宫廷乐师,所谓市乐师其实是由一群业余人士组成的教堂乐手,他们在教堂和市府的典礼场合出席表演,巴赫只得忍着对乐手配置及其素质的不满。

上任没有多久,当局的多头马车就对巴赫的工作造成困扰。圣保罗大学教堂在1710年后,在宗教礼拜仪式上,除了少数特别庆节才举行的“旧仪式”(由圣托马斯指挥负责)外,又新增了“新仪式”于每周日举行,当初库瑙费尽心力才取得该仪式的音乐指导权,后来圣保罗的琴师歌尔纳(J. G. Görner)自荐免费提供新仪式的服务,所以巴赫就职后便管不到这份差事。这对巴赫来说颇有损失,因为他需要这份酬劳,也需要借此职务与大学建立关系。巴赫试着在旧仪式上表现他的技艺,但当局不怎么感动,给他的酬劳远比库瑙少了14塔勒,于是巴赫在1725年间接连写了三封信,向最高当局,也就是选侯奥古斯特二世陈情。巴赫的请求起了作用,也因此得到和库瑙同等的待遇,但大学始终不愿将两种仪式都交给他负责。行动失败后,巴赫灰心的把旧仪式的业务交给一位学生处理;此举激怒了当局,他们本来就轻视巴赫的教育背景,巴赫如今的行为则令当局清楚表明不让他兼这份差。

巴赫的雕像,位于圣托马斯教堂前.jpg
▲巴赫的雕像,位于圣托马斯教堂前

类似的状况也在之后发生。1727年,一名贵族出身的大学生基希巴赫(Hans Carl von Kirchbach)自愿在大学教堂献一台弥撒,纪念萨克森选侯的亡妻。基希巴赫获得批准后,便编了一首丧礼颂诗,交给巴赫作曲。大学当局却认为歌尔纳才是适当人选,当基希巴赫以曲子已完成为由拒绝歌尔纳作曲后,当局又告诉他曲子将由歌尔纳演出,没巴赫的份。在基希巴赫力争之下,当局用12塔勒安抚歌尔纳,却要求巴赫签署一份文件,保证今后若未得到当局同意,不得为圣保罗教堂提供任何音乐服务,而巴赫拒绝签署。虽然当局打压巴赫,但莱比锡的学生却日渐与巴赫往来密切,刺激他创作出数首世俗清唱套曲,还吸引不少大学生参与他的音乐,巴赫也不吝向其他音乐机构举荐他所青睐的学生。后来巴赫在选择晚祷圣诗的职权受到圣尼古拉教堂一位助理执事的挑战,教会当局却偏袒执事;巴赫向市议会申诉后才得到平反。

这段期间,巴赫也为世俗场合写作音乐。1727年,他为奥古斯特二世的诞辰创作一出特别的世俗清唱套曲,于5月由基金会奖助学生在圣托马斯教堂首演,排场盛大。当年4月的圣周五,巴赫著名的《马太受难曲》首度公演,集结了当时莱比锡许多音乐人才作为演奏人员。

1729年1月,萨克森-魏森费尔斯公爵克里斯蒂安到访莱比锡,为了表示敬意,巴赫创作并演出了《世俗清唱套曲》(BWV 210a,即后来的《婚礼清唱套曲》)。其实巴赫在此前已曾与公爵接触,包含1713年的《狩猎清唱套曲》和1725年的《世俗清唱套曲》(BWV 249a,即后来的《复活节清唱剧》),都是巴赫受委托而为公爵生辰谱写的作品。同年,巴赫获得了“萨克森-魏森费尔斯皇家宫廷乐长”的荣誉头衔,直到公爵1736年去世为止。

巴赫与当局的抗争仍持续进行。1730年5月,当局要求他补足基金会奖学金学生的空缺,于是巴赫面试数位应征者并谨慎写下他的评估报告,但后来当局公布的通过名单与巴赫的评估出入甚大,显然当局忽视巴赫的意见。一年后,市议会开会讨论巴赫的私德,指出巴赫忽略其教师责任、不假外出或未按规定申请出城赚取外快;种种因素使得当局限制其上述的举动。巴赫虽然理亏但也同样对工作环境极为不满;同年8月,巴赫投书议会,长篇大论地指出莱比锡教堂音乐各方面的问题。这封信提供了读者当时音乐界的风貌,但它无助于化解冲突,当局也似乎没有直接回答巴赫的信。

@ 快速服务:【点我充值Yue币】 【点我开通VIP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