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乐理知识中超级重要但经常被忽略的概念——音程名称。
很多同学会问:"知道这些名称到底有什么用?" 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音程就是音乐的"尺子"
想象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厘米"或"米"这些单位,你要怎么描述身高?难道说"我有8个篮球叠在一起那么高"吗?显然,这样的描述太过于抽象。
音程名称就是音乐中的"距离单位",让我们能准确描述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没有它,音乐人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音程第一课:认识"度"
"度"表示两个音之间包含的音级数量。
用白话解释就是:从一个音的名字念到另一个音的名字,总共念过几个名字,它们的距离就是几度。
例如:想要知道C到E的距离是几度?
你就念C、D、E或是Do、Re、Mi,总共三个名字,所以C到E就是三度。
那G往上数到F是几度呢?
G、A、B、C、D、E、F,一共七个名字,所以就是七度。
根据这个定义,一个音到自己的音程就是一度。
以C到C(同一个音的情况下)只有一个名字、就是C自己,所以它就是一度。
升降记号怎么办?
C到D是二度、C到E是三度,那C到Eb是几度呢?有些人可能会直觉地说应该是2.5度。
恭喜!回答错误
因为Eb也是一种E,所以你从C念到Eb的时候还是会念C、D、E(Eb)三个名字,因此C到Eb是三度关系。
事实上,不管C或E怎么升降,也不管它们升降之后会弹在钢琴上的哪一个键,只要音名的字母部分是叫做C或E,我们一律说它们的距离是三度。
但如果你把刚刚的C到Eb,写成C到D#的话?虽然Eb和D#是同一个音,但因为D#是一种D,从C念到D#只有两个名字,所以C到D#的音程就称为二度。
其实一模一样的音还有可能写成B#到Eb,这样子的话从B#念到Eb就是B、C、D、E四个,于是它们就要叫做四度。
小节重点:相同的两个音,因为写法不同,会变成不同的度数。
音程形容词
那你可能会想,这样不是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组合都叫做三度,我们要怎么区分它们呢?
答案是在度数前面加一个“形容词”。
首先,你需要记住“1458”和“2367”这两组数字。
在大调音阶里,每一个音与(该大调的)第一个音的距离,都叫做完全或大音程。
拿C大调来当例子的话:C大调里的每一个音C D E F G A B C,跟第一个音C的音程,全部都叫做“完全”或“大”音程。
所以这八个音程就分别叫做:
- C到C(自己)是完全一度
- C到D是大二度
- C到E是大三度
- C到F是完全四度
- C到G是完全五度
- C到A是大六度
- C到B是大七度
- C和C(高八度C)是完全八度
这个规则在所有的大调都是一样的。例如你看E大调的音阶,E跟E(自己)是完全一度,E到F#是大二度、E到G#是大三度,其他你可以依此类推。
不正常的音程
我们暂时把以上这种“完全”和“大”音程,叫做“正常”的音程。
既然有正常,就必然有“非正常”!
如果你遇到的音程组合,不是大调音阶的某个音和第一个音的关系的话,你就只要考虑它是比正常的音程宽、还是窄就可以了;这些形容词我们叫做:小、增、减。
先看1458这组:
- 比“完全”要宽的叫做“增”音程
- 比“完全”要窄的叫做“减”音程
再来2367这组:
- 比“大”要窄半个音的叫做“小”音程
- 比“小”还要小的叫做“减”音程
- 而比“大”要宽的叫做“增”音程
例如:C到Eb
从C念到Eb是三个名字,所以C到Eb是三度;跟正常的三度比较(C、D、E),Eb比E低半个音,造成两音距离变窄,比“大”音程要窄的叫做“小”音程,所以C到Eb就是小三度。
例如:D到A#
从D念到A#,D、E、F、G、A#有五个名字,所以是五度;跟正常的五度比较(D、E、F、G、A),A#比A高半个音,造成距离更宽。比“完全”要宽的叫做“增”,所以D到A#就是“增五度”。 |